十六世纪的西贡:四百年前的故事

西贡的故事可以追溯到400年前,如今的万宜水库所在地。建造水库之前,这片地区被称为官门海峡,是一条水道,周围分佈着多个村庄,包括烂泥湾、观门和沙咀。其中,烂泥湾村的历史最为悠久,有超过400年的历史。村内约有50户人家,共400名客家居民,他们以务农和捕鱼为生。

烂泥湾村

烂泥湾的名称源自其地理特徵。该地区因海流携带的沙泥沉积,地面变得松软湿滑,雨后更是寸步难行。这一地貌特徵成为村民为其命名的灵感,反映出这片土地的自然环境。

万宜水库的兴建

上世纪60年代末,为了解决供水不足的问题,香港政府宣布兴建粮船湾洲水库。这一工程需要搬迁包括烂泥湾和沙咀在内的多个村庄。随着水库建成,这些村落被淹没在水下,居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

村民的迁徙

1974年,村民们被重新安置到西贡的新住宅区。为了容纳他们,政府在此地兴建了十座五层高的楼宇。儘管村民获得了赔偿,但迁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他们不得不告别世代居住的祖屋,适应陌生的生活环境。对许多人来说,这是一段艰难的过渡期,他们对失去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和紧密的社区深感痛惜。

从烂泥湾到万宜湾:新名字新开始

"万宜"意指「万事如意」,反映了村民们在新聚落中追求美好未来的愿景。这次更名不仅仅是地名的改变,更是一种深刻的復原象徵,代表着那些需要适应新环境的村民们一次崭新的起点,同时也保留了他们的文化身份。万宜湾的街道命名旨在传承这种重生的精神,确保烂泥湾的遗产在前居民的心中和记忆中得以延续。

1946年的西贡公立学校

成立于1946年,作为西贡地区最早的教育机构之一,西贡公立学校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校最初位于普通路,创建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二战后当地社区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当时人口迅速增长的背景下,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可负担的教育,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升社区的教育水平,并为后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贡公立学校:从废校演变成西贡地标

1960年代后期,随着社区的扩展,原有校舍已无法满足需求,学校因此迁至一个现代化的新校区。这次迁移使原校址被废弃,但如今它作为一个历史地标,见证了西贡教育发展的历程。西贡公立学校的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社区,它象徵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教育在塑造未来世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传承与转型:西贡公立学校在地质教育中的新角色

为配合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发展目标,我们的公司Splitdyboat为这一历史遗址赋予了新使命。我们计划将西贡公立学校转型为一个教育中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该地区丰富的地质与文化历史。通过利用这一地标,我们希望加深人们对西贡独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产的认识,确保过去的故事能够启发未来世代。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成立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于2009年11月3日正式成立,旨在保护该地区独特的地质遗产并推广地质教育。公园涵盖两大地质区域:西贡火山岩区和新界东北沉积岩区。在2011年9月18日,该地质公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地位。西贡火山岩区尤以其壮观的火山地貌着称,包括六角形玄武岩石柱和独特的海岸景观,展现出约1.4亿年前的火山活动历史。

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区

西贡火山岩区是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以其约1.4亿年前火山活动形成的壮丽地质景观而闻名。这片区域拥有令人惊叹的六角形石柱、海蚀柱以及独特的海岸地貌,皆由古代超级火山爆发所塑造而成。火山岩区范围超过1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着名的粮船湾洲和桥咀洲。游客在这里可以近距离观察保存完好的火山凝灰岩及错综複杂的岩石结构。凭藉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地质历史,西贡火山岩区成为科学研究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渴望探索香港自然奇观的旅客。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