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貢的故事
故事起源於400年前的香港糧船灣洲,當時我們的祖先就居住於此。令人驚訝的是,1.4億年前,這片土地還是座古代超級火山的所在地……

十六世紀的西貢:四百年前的故事
西貢的故事可以追溯到400年前,如今的萬宜水庫所在地。建造水庫之前,這片地區被稱為官門海峽,是一條水道,周圍分佈著多個村莊,包括爛泥灣、觀門和沙咀。其中,爛泥灣村的歷史最為悠久,有超過400年的歷史。村內約有50戶人家,共400名客家居民,他們以務農和捕魚為生。

爛泥灣村
爛泥灣的名稱源自其地理特徵。該地區因海流攜帶的沙泥沉積,地面變得鬆軟濕滑,雨後更是寸步難行。這一地貌特徵成為村民為其命名的靈感,反映出這片土地的自然環境。

萬宜水庫的興建
上世紀60年代末,為了解決供水不足的問題,香港政府宣布興建糧船灣洲水庫。這一工程需要搬遷包括爛泥灣和沙咀在內的多個村莊。隨著水庫建成,這些村落被淹沒在水下,居民的生活也隨之發生重大變化。

村民的遷徙
1974年,村民們被重新安置到西貢的新住宅區。為了容納他們,政府在此地興建了十座五層高的樓宇。儘管村民獲得了賠償,但遷徙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他們不得不告別世代居住的祖屋,適應陌生的生活環境。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段艱難的過渡期,他們對失去世代相傳的文化遺產和緊密的社區深感痛惜。

從爛泥灣到萬宜灣:新名字新開始
"萬宜"意指「萬事如意」,反映了村民們在新聚落中追求美好未來的願景。這次更名不僅僅是地名的改變,更是一種深刻的復原象徵,代表著那些需要適應新環境的村民們一次嶄新的起點,同時也保留了他們的文化身份。萬宜灣的街道命名旨在傳承這種重生的精神,確保爛泥灣的遺產在前居民的心中和記憶中得以延續。

1946年的西貢公立學校
成立於1946年,作為西貢地區最早的教育機構之一,西貢公立學校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學校最初位於普通路,創建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二戰後當地社區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在當時人口迅速增長的背景下,學校為兒童提供了可負擔的教育,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有助於提升社區的教育水平,並為後代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西貢公立學校:從廢校演變成西貢地標
1960年代後期,隨著社區的擴展,原有校舍已無法滿足需求,學校因此遷至一個現代化的新校區。這次遷移使原校址被廢棄,但如今它作為一個歷史地標,見證了西貢教育發展的歷程。西貢公立學校的遺產至今仍深深影響著社區,它象徵著堅韌不拔的精神,以及教育在塑造未來世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傳承與轉型:西貢公立學校在地質教育中的新角色
為配合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發展目標,我們的公司Splitdyboat為這一歷史遺址賦予了新使命。我們計劃將西貢公立學校轉型為一個教育中心,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介紹該地區豐富的地質與文化歷史。通過利用這一地標,我們希望加深人們對西貢獨特自然景觀和歷史遺產的認識,確保過去的故事能夠啟發未來世代。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成立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於2009年11月3日正式成立,旨在保護該地區獨特的地質遺產並推廣地質教育。公園涵蓋兩大地質區域:西貢火山岩區和新界東北沉積岩區。在2011年9月18日,該地質公園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進一步提升其國際地位。
西貢火山岩區尤以其壯觀的火山地貌著稱,包括六角形玄武岩石柱和獨特的海岸景觀,展現出約1.4億年前的火山活動歷史。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區
西貢火山岩區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以其約1.4億年前火山活動形成的壯麗地質景觀而聞名。這片區域擁有令人驚嘆的六角形石柱、海蝕柱以及獨特的海岸地貌,皆由古代超級火山爆發所塑造而成。火山岩區範圍超過100平方公里,其中包括著名的糧船灣洲和橋咀洲。遊客在這裡可以近距離觀察保存完好的火山凝灰岩及錯綜複雜的岩石結構。
憑藉其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地質歷史,西貢火山岩區成為科學研究和生態旅遊的重要場所,吸引著渴望探索香港自然奇觀的旅客。